樓市最重磅的3大消息來了!這些城市才是未來的主戰(zhàn)場
話說今年房地產調控被稱為“史上最嚴調控”,嚴到什么程度呢?樓市還能不能買,限購限售頻發(fā),2020年后,房子還能賣出去嗎?
1
三則大消息來了!
最近的幾則消息值得房地產行業(yè)關注。
一是,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正在緊鑼密鼓制定,會適時出臺。
二是,截止目前為止,全國限售城市增至50個,繼限貸限售之后,限購潮再起,并已然成為了樓市新一輪調控升級的最重要手段。
三是,從今年9月下旬開始,國土資源部已部署對70城市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zhí)行情況展開檢查,明確表示:住宅用地不能拿來炒作囤積。
三則消息當中,樓市長效調控機制更為重要。就樓市長效機制而言,其實,樓市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并非當下才提及的,其實早在2013年就正式提及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逐步建立長效調控機制。從目前來看,其實,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已經在進行各方面的調整。
2
“房住不炒”豈止說說而已
先看一張圖片,這是某研究院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形勢總結與趨勢展望》的報告。
明顯看出,一線平均成交面積降幅明顯。二三線,尤其是三線,平均成交面積降幅最低。
從環(huán)比數據上看:
一線城市 8月環(huán)比 -11.6%↓,北上廣深同比均下降,上海、深圳同比降幅超五成;
二線城市 8月環(huán)比 2.8%↑,重慶成交保持環(huán)比小幅回落但絕對規(guī)模仍處高位,天津、南京等地成交持續(xù)走低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
三線城市 8月環(huán)比 4.5%↑,徐州需求透支成交乏力市場規(guī)模高位回落,汕頭等地成交量維持高位,1-8月同比增長超1.5倍。
從這組數據上,最起碼可以看出“城市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和以往的“一刀切”的樓市調控政策不同,這次的調控主要采取“因城施策”,從供需端發(fā)力調控房價,用去庫存的方法促使房地產“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根據城市購買熱度不同,在需求側,對不同熱點城市采取了限購、限貸、限賣(T+n)調控,提高購房門檻,過濾掉一批投機份子;在供給側,增加土地供應量,整頓新房、存量房銷售市場等,增加供應量;三四線庫存多,通過棚改讓一部分熱錢流入三四線城市,減少庫存。
一套調控組合拳下來之后,再加上經濟、貨幣、收入及購買人群心理預期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全國樓市房價呈現的特點是:
一線城市房價已經被摁住了,并且一段時間內不會上漲
二線城市房價個別城市有上升勢頭,但整體比較平穩(wěn)
三線城市房價目前是高位橫盤,處于調整期
3
短期房地產市場的預測
一線城市將步入“存量房”時代
目前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是新房的5倍,上海的二手房成交量是新房的3倍。未來,二手房存量房源將成為市場的主角,新房則成為配角,也會更稀缺。
并且一線城市隨著入城門檻的提高,高收入、高科技人才才是一線城市未來主要的流入人群。
以北京為例,上圖中,北京2017-2021年,5年的土地供應一共6000公頃,商品房供地面積只占40.8%,所以,高收入人才導向流入,再加上土地的稀缺性,未來一線城市的房價會持續(xù)上漲。
二線城市是未來新房的主戰(zhàn)場
對于以往價值被低估的城市,依靠人口基數大、產業(yè)升級空間大、能獨立形成城市經濟圈的城市,是未來投資的熱土。
大量人口為市場帶來住房需求,另外,受新經濟輻射及軌道交通節(jié)點城市具有發(fā)展機遇。
2016年,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及青島GDP過萬億。
一線及杭州、南京等發(fā)達城市已發(fā)展至服務業(yè)主導經濟增長的階段,經濟活力突出。
西部節(jié)點型城市,如重慶、成都等,借助“八橫八縱 ”鐵路規(guī)劃使各城市群內部交通資源分配產生變化,部分節(jié)點城市發(fā)生變更,未來存發(fā)展機遇。
三四線城市進入需謹慎
近兩年的限購政策,將市場的熱錢擠壓到了三四線,加上棚改政策的進行,很多五六線的城市房價也出現了一番大漲,實現了ZF調控下的去庫存。
雖然短期內釋放了資金去向壓力,但沉淀在這些非優(yōu)質資產上的資金,未來的退出將非常困難,沒有產業(yè)支撐、沒有人口支撐,也就沒有長期利好預期。
所以在選擇三四線城市進入時,記得選擇核心城市周邊及有產業(yè)優(yōu)勢的三四線城市,這些三四線未來具備發(fā)展空間,特色小鎮(zhèn)將迎快速發(fā)展期。
4
2020后樓市將迎“大變局”
房地產專家張宏偉認為,不動產登記系統(tǒng)將形成,全國住房信息聯網將實現,無論是房產稅還是房地產稅的征收,技術平臺將為它們的施行奠定技術基礎。此外,建立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房地產稅立法的完成等為房地產稅順利推進的基礎條件,從官方公布的推進口徑來看,上述兩項工作大約會在2020年左右完成,這也就意味著,房地產稅正式推進的時間點有可能是在2020年之后的兩三年時間里。
湊巧的是,在2020年前后這段時間還有3個重要結論值得我們關注。
一是,樓市正式進入存量房時代。某咨詢研究部結果顯示,2020年左右中國城鎮(zhèn)居民家庭住房戶均套數將達到1.1套,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已基本平衡,樓市增量房增速將遞減,房地產市場將進入存量房時代。
二是,當前至少50個城市限購政策出臺,并非只是將活躍的樓市需求凍結并后置,它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通過啟動限售2-3年為樓市后續(xù)政策調整爭取更多的時間,尤其是樓市長效調控機制相關的準備措施,比如房地產稅立法、不動產登記、購租并舉制度的建立及落地等等。
三是,經歷2019-2020年下一輪市場上行期后,2021-2022年市場也將處于新一輪的調整下行期。從調控政策來看,從去年10月份計算,本輪樓市調控政策預計持續(xù)1.5年到2年,也就是有可能持續(xù)到2018年的三季度。這也意味著到2018年年底本輪市場很難有大幅反彈,基本處于調整期或調整后的平穩(wěn)期。從下一輪市場周期來看,2019-2020年將成為下一輪市場上行期,但2021-2022年市場也將處于新一輪的調整下行期。
綜上所述,樓市長效調控機制2020年左右正式建立并落地,同時,人口紅利趨勢性減少,樓市正式進入存量房時代,當前大部分城市樓市限售政策也會在2020年左右到期,大部分被限售的房子將進入可售狀態(tài)。而當經歷2019-2020年下一輪市場上行期后,2021-2022年市場也將處于新一輪的調整下行期,屆時,樓市作為投資的資產配置的功能屬性被大幅降低,前期被限售的房源也將因此拋售進入市場流通,再加上購租并舉、房地產稅等多重經濟、財稅手段的調控,2020年之后的房地產市場會面臨真正大考,市場將處于趨勢性下滑的“考驗期”大變局。
如此看下來,去年至今的調控真的不算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