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全國樓市有哪些再破紀錄
剛剛過去的2017年,于房地產而言,是艱難的一年,亦是拼搏的一年。這一年,樓市限購限售從嚴,土地出讓模式調整,房企步履維艱,中國房地產彌漫著一股“小確喪”。這一年,嚴峻的市場環(huán)境并未阻擋前進的腳步,房地產仍創(chuàng)下了多項新高。此刻,站在十九大之后的開局之年,鳳凰房產用數字帶你品味2017,為過去畫下句號。
13萬億
250余次密集調整、100多城出臺政策……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最嚴調控,但全國房地產銷售額和銷售面積依然創(chuàng)下了新高,分別達到133701億元和169408萬平米。新年伊始,住建部等多部委便表態(tài),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地堅持調控政策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在日趨從嚴的政策基調下, 2018年樓市會進入小年嗎?
5000億
2017年,房地產政策轉向,樓市進入“五限”時代,房企步履維艱,但碧桂園、萬科、恒大三家房企業(yè)績依舊高歌猛進,打破3000億記錄,踏上5000億新臺階,這既是對房企拼搏精神的肯定,也是新時代新征程的起點。隨著歷史不斷被刷新,人們再次發(fā)問,房地產的天花板在哪里?
16家
2017年,隨著新城控股、招商蛇口、旭輝、世茂步入房企千億俱樂部,千億房企由去年的12家增至16家。在一個極速分化、快速洗牌的行業(yè)中,千億是規(guī)模的分水嶺,也是未來行業(yè)的門票。在業(yè)界統(tǒng)一的認知下,明年千億房企會增加到多少家呢?
4.06萬億
4.06萬億,這是2017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總額。2373.85元/平米,這是2017年全國土地平均樓面價。毫無疑問,這組數字又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紀錄。雖然土地財政一直為社會所詬病,但它依然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近年來,推動土地財政改革的呼聲甚囂塵上,但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兒小,伴隨著財政部部長肖捷對房地產稅的多次提及,我們看到了改革的曙光。
55.5%
2017年,前TOP100房企占比歷史性達到55.5%,龍頭房企憑借融資優(yōu)勢、拿地優(yōu)勢、布局優(yōu)勢和并購優(yōu)勢將成為集中度提升中的最大贏家!雖然中小房企也在不遺余力地進行業(yè)態(tài)升級和產品創(chuàng)新,但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的命運仍逃脫不掉,房地產正在迎來寡頭時代!
636米
636米!這是武漢綠地中心的高度。自2011年開建至今,這座世界第三高、中國第一的超高層,一直在不斷刷新武漢天際線。沿江而立,晝夜生長,陪伴武漢一起更新。在許多武漢人的心里,綠地中心代表一種不可名狀的向上之力,而其施工程度之復雜更是代表了我國建筑的最高水平。
超80幅
2017年,在租購并舉的大政下,多地在原有的土地出讓模式中加了“自持”條款,自持土地成了今年的新物種,這開啟了我國樓市的新格局。據統(tǒng)計,過去一年,全國出讓的自持用地超過80幅,自持地塊的增加,意味著開發(fā)商在加碼持有短期不賺錢、不能快速周轉的重資產,如何破局成了新時代的新命題。
超6000億元
2017年,中國房地產收并購規(guī)模將超6000億,規(guī)模創(chuàng)新高。并購者中既有開發(fā)商的身影,更有私募基金、新興資本,他們不只眼盯土地儲備,長租公寓、聯(lián)合辦公、物流地產等都走進了他們的視野,這些收購者不只意在擴大規(guī)模,還希望在業(yè)務的縱深方向獲得更多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