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現(xiàn)在炒鞋都勝過買房了?
“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幣,95后炒鞋” ,這句話目前正在廣為流傳
每個年代都有那個年代的題材故事,很多人現(xiàn)在都很關注鞋圈,那么炒鞋能賺到什么程度呢
2017年2月,阿迪達斯新款“椰子鞋”發(fā)布,售價不到2000元,1周內便飆漲至1萬元
同年9月,NIKE旗下一款名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每雙售價1299元,在官方發(fā)售后沒多久,就被直接炒到了12000元,漲幅超過823.7%
當然,這樣的漲幅還不是最夸張的,漲幅最大的是耐克的Nike Mag,這雙可以自動系鞋帶的鞋在前幾年剛剛發(fā)售的時候,官方售價是4999元,全球限量89雙,但在2016年的拍賣會上,大家猜一猜這雙鞋的售價是多少
可 能很多人會猜是5萬、10萬、20萬,你們實在太低估超級潮鞋的能量了,實際成交價格是70多萬人民幣,漲幅高達13902.8%
一雙鞋子足以買到一輛寶馬x5或是在很多二三線城市,甚至可以全款買一套中小戶型房產了
跟買房比,炒鞋這事,真的靠譜嗎,我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鞋圈的事
01
對于很多買房人而言,最喜歡買的房子就是限價新房
比如杭州和南京奧體版塊對于新房的銷售價格管的比較嚴格,周邊的二手房賣5萬的時候,新房才賣4萬,巨大的差價導致了“萬人搖”場面的出現(xiàn)
當然,這樣的場面對于鞋圈的忠粉而言,也不算什么
位于上海南京東路的Jordan L1 ,每到新品發(fā)布的時候,都會引發(fā)千人提前一天晚上到門店進行蹲守
面對僧多粥少的局面,很多店鋪剛開始的時候會按照排隊的次序進行搖號,每個人只能買一雙鞋,搖到號以后可以憑號買鞋(這一點上跟新房搖號很類似)
因此,出于利益驅動,很多大爺大媽都會去半夜排隊,搖到號直接將號加價100-500元賣給蹲守在店門口的黃牛
剛開始的時候,大多數(shù)購鞋者完全是純屬個人愛好,比如我的一個朋友,是科比的鐵粉,每個月將收入的七成用于購鞋,至今未出售一雙
對于他而言,買鞋就跟女孩買包包和口紅一樣,很平常,或者換句話說
買鞋這種行為其實就已經構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
02
當然,鞋子可以被炒主要是由于廠家的“饑餓營銷”所導致的,與明星合作,形成IP,然后限量限時發(fā)售,已成了廠家最常用的套路
這股風氣的始作俑者其實是耐克,耐克在鞋圈里喜歡做周邊和搞饑餓營銷是出了名的,除了做鞋,還做手機殼和腕表,經常會限時限量發(fā)售
當然,也不僅僅是大牌才會進行饑餓營銷,很多二三線品牌對于這樣的套路也玩的很溜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勇士球星克萊·湯普森生活中可以沒有女朋友,甚至可以沒有籃球,但必須要有愛犬Rocco的陪伴,克萊接受采訪時曾無意透露說自己有意為Rocco找份代言合同
很快,安踏就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商機,找到克萊·湯普森推出湯普森寵物Rocco配色的球鞋KT3-Rocco時,發(fā)售總量僅有350雙
雖然只是二線球鞋品牌,但KT3-Rocco發(fā)售仍然引起了巨大轟動,美國消費者為提前一睹這雙限量款球鞋的面容,在專門店門口也排起了長隊
根據統(tǒng)計,限量款球鞋的發(fā)售數(shù)量和排號數(shù)量基本可以保持在1:6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在排隊中的六個人,只有一個人能幸運地買到心儀的鞋子
從本質上看,炒鞋的風暴最開始的導火索其實是來自于品牌方的限量銷售,從而引起了一二級市場出現(xiàn)了價差,最終導致了“鞋販子”的出現(xiàn),拉高了價格
換句話說,要解決炒鞋現(xiàn)象很簡單,只要品牌方加大出貨量就行,這點與住房供應有非常大的不同,畢竟在核心區(qū)的住房供應量就這么點,想增加供應量很難,因此房價也一直會保持高位
但是,為什么會形成炒鞋這樣的行業(yè),很明顯,就是品牌方其實就是默許了炒鞋這種情況的存在,持續(xù)的哄搶有利于品牌的傳播,從而形成品牌溢價
03
跟炒房一樣,除了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個體販子,在炒鞋產業(yè)鏈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莊家,這種角色的定位跟溫州炒房團的“帶頭大哥”很像
國外有一位知名球鞋倒爺 Derrick,分享過他自己從販毒“轉行”到炒鞋的故事,他曾經在2天時間里,購買了127雙 Yeezy 750 Boost,一共賺得22.8萬美元,名躁于潮鞋圈
2018年11月,一款AJ聯(lián)名鞋在昆明發(fā)售,一個東北炒家坐飛機趕到昆明,以200元/人的價錢臨時招了50個人排隊搶鞋
這款AJ聯(lián)名鞋一共在昆明市場投放了26雙,被這個炒家“吃”下21雙,除去各種費用后,一共獲利15萬元人民幣
這些莊家有著大量的資金流,背后有很多金主的支持,瞄準了某款限量鞋暢銷色和鞋碼進行瘋狂掃貨,制造“一鞋難求”的假象
這些莊家一般出價每人50-100元雇傭大媽大爺去實體店排隊搶貨
跟買房不同樓層對應的不同價格一樣,不同的碼數(shù)所對應的價格也完全是不同的,流入到二級市場上,價差也更加明顯,同一款鞋,不同的碼數(shù)價差甚至可能會達到一倍
男款的41-43碼、女款的36-37.5碼為“黃金尺碼”,也是莊家掃貨的主要對象,莊家只需買斷主力貨品就可以提高球鞋價格,并拉動其他尺碼的價格上漲,從而把控整體價格
在這一點上,跟前幾年炒房的手法簡直就是如出一轍
莊家先集結資金,找到幾個出貨量比較小的二手學區(qū),控制主要房源,然后再逐步提高房價,拉動該學區(qū)對應的房產價格上漲,從而再快速拋售
當然,隨著房住不炒和限售政策的深入,類似這樣的玩法套路其實已經被切斷了
隨著品牌方的限量和莊家的壟斷,由于市場存在的超高暴利點,炒鞋市場其實早就被假鞋制造商盯上
一件事物只要帶有“炒”的概念就會吸引游資,而在資本眼里,只要能找到杠桿點,萬物皆可炒
目前在莆田,其實早就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yè)鏈條,被炒至萬元的椰子鞋,高端仿貨只需要200元,而數(shù)千元的AJ,在高仿商手里300元的價格也可入手,各地的代理行業(yè)也因此運用而生
04
上面的故事和案例很美好很和諧是不是,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想過這件事
炒鞋這事,真的靠譜嗎
任何一個產品有炒作的價值,最基礎的是一定要有一個保底的價值在那里,什么是保底價值,就是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個產品的實際使用價值是什么,這個產品能干嘛
比如房子的價值就是土地價值和所附著的資源,包括落戶,學區(qū),醫(yī)療以及出租得來的收入或是自己居住,這些都構成了房子的保底價值
所以我們會經??吹胶芏嗳艘驗樯瞬』蚴呛⒆右鰢顣?,需要急用錢,就賣套房子什么,這些都是因為房子有自己的保底價值存在,如果房價處于橫盤期,大不了便宜點賣,總能賣出去
但是,對于炒鞋這事,就不是那么的靠譜了
很多人可能會反駁說,炒鞋其實是有基礎價值的,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些,很多球鞋是限量的,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炒,因為鞋子的供應量太有限,而需求量又很龐大,物以稀為貴
講真,物以稀為貴這個理論是對的,但關鍵是對于鞋子這樣的東西,很可能你都無法辨別真假,對于這種無法辨別真?zhèn)蔚臇|西,自然是沒有價值的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辯駁,在潮鞋圈內部,是有相關的鑒定體系的
最典型的是一些鑒鞋APP,引入了所謂的鑒鞋體系,從盒標、底部,再到鋼印、鞋標這些蛛絲馬跡之處,辨別著潮鞋的真?zhèn)?
但是,我先問你靈魂三問:
(1)如果潮鞋真的可以鑒定真假,為什么耐克、阿迪等品牌鞋的專柜不提供鑒定服務;
(2)如果盒標、鋼印、鞋標甚至編碼都做的一模一樣,鑒定師又是如何辨別真?zhèn)蔚模?
(3)如果鑒定師和代工廠是一伙的,他們代表的只是自己的意見,這種鑒定憑證又有什么權威性,是不是只能看成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可能還會有人說,鞋子是有工藝的,是有標準的,是有編號的,有版型的,這些都構成了門檻
抱歉,你真的太小瞧中國的制造業(yè)了,對于制鞋這樣高度工業(yè)化的流水線生產的東西,中國擁有著最厲害的造鞋流程和技術
一雙鞋的絕大部分材料,都是根據甲方要求然后中國代工廠自己做的,只有少部分核心材料才是甲方提供的,但哪怕是這些核心材料,大多數(shù)也都是中國生產的,中國代工廠其實都能搞得定
他們只有愿意,就可以完全用甲方的標準,采購完全符合甲方要求的所有材料,然后利用真模具復制出完全一樣的模具,然后生產出一模一樣的鞋出來
大家的編號、材料、設備、流水線甚至連編號都是一樣的,你真的覺得有人能辨別出真假嗎
而當球鞋的真假都無法鑒定的時候,一切所謂的價值其實就是蕩然無存的
當然,不管鞋子是真是假,在真正的炒家眼里,這些其實并不太重要
對于炒家而言,只要這個題材是有“可炒性”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來對這個市場進行接盤,價格有上升,就有利潤空間在整個鏈條中不斷的產生
而且現(xiàn)在很多高階段的炒鞋者玩的都是各種空對空操作(只炒擁有權,不見實物),甚至某些網站都可以放各種炒鞋貸
伴隨著炒鞋行業(yè)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大,各種金融衍生品也開始產生了,風險系數(shù)也慢慢隨之上升
上面大量的炒鞋暴富故事,都是前輩的傳說而已,當你入局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會被拍死在沙灘上
炒鞋市場就跟股票市場一樣,存在二八定律,二成的人去賺剩余八成的人的錢
05
最近一段時間,關于炒鞋的報道還真的蠻多的
讓我非常憂慮的是,大量的學生正在開始通過借錢的方式,想通過炒鞋來賺生活費
我想說,作為學生,還是應該踏踏實實的學習,你們沒有可以輸?shù)馁Y本,還是應該好好鍛煉鍛煉自己的真本事
況且,對于連基本真?zhèn)味紵o法辨別的鞋子,一旦泡沫破滅,就真的什么都沒了
如果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磨練出了投機心態(tài),以后,又怎會踏踏實實的干正兒八經的事業(yè)
有大格局,方能賺大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