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城市套路深也不要回農村
自古以來,往往是“買的不如賣的精”,購房者在與開發(fā)商斗智斗勇的過程中,通常都處于下風,為了能扳回一局,建議你先看看這本“置業(yè)秘笈”,識破開發(fā)商的“套路”,并學會應對方法!
一、 一言不合就“畫大餅”
在房屋配套方面,開發(fā)商總是喜歡把“還沒有的”說成“已經有的”,尤其是教育配套。
一句“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可以瞬間點燃家長們購房的欲望,因而成為了諸多開發(fā)商宣傳的金句,對此,你們必須要多留意。
在買房的時候,購買的小區(qū)是否會劃入名校,這個最終都是由相關教育部門決定的,所以不要輕信開發(fā)商的話。如果對學位有特別的要求,應盡量購買一些已經明確學校對應片區(qū)范圍的樓盤。
二、“喝茶費”藏風險
“喝茶費”是一些銷售人員和營銷中介變相牟利的渠道,有些置業(yè)者為了買到心儀的房子,咬咬牙就掏了,但其實,這里潛藏著巨大的風險。
嚴格來說,“喝茶費”不算是正規(guī)收費,而且即使交了喝茶費,也不一定能買到房子,所以除了購房款,不建議你們支付其他費用。
三、假折扣真牟利
“低開高走”是房地產預售時,開發(fā)商為了吸引顧客而使用的一種營銷手段。首先,他們會將樓盤以較低價格開售,并形成熱銷局面,隨后再根據施工進度和銷售情況把售價提高以達到預期銷售目的。
其實,開發(fā)商往往會以稍差的“死角房”低價開盤,將好房留在最后推高價位,讓置業(yè)者誤以為此項目迅速升值,從而跟風買房。這里就要建議大家,買房千萬要理智,明確需求,擺正心態(tài),切勿跟風和貪小便宜。
四、口頭承諾無保障
購房者一旦誤信了營銷人員的口徑,就很容易造成“貨不對板”的情況發(fā)生,要知道,一些口頭說辭,一開始看似很有說服力,但到了最后可能都是很難取證的。
因此,在簽署合同時,你要把不確定的東西寫進去,這樣在日后的糾紛中,合同才會有強大的說服力。
五、“便秘式”開盤
冒雨搶房、日光盤頻現、開盤售罄等,這種現象大多是開發(fā)商為了營造熱銷的氣氛,通過“捂盤惜售”、“分批推”等種種營銷手段進一步推高成交量與房價的表現。
因此,在買房前,你一定要判斷清楚樓盤開盤的真實情況,聽信一些權威機構所發(fā)布的消息,同時也要量力而行,不能被開發(fā)商所制造的“假象”蒙蔽了雙眼,甚至是恐慌性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