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樓市調控“抑制需求、行業(yè)整頓、疏解人口”三板斧砍下來
北京接二連三的調控政策令房地產市場風聲鶴唳,調控手段已達到史上最嚴。
記者了解到,因市場變化調控有新邏輯:從調控手段看,政策仍然主要從控制需求端入手;從調控領域看,本輪調控出現的新特點是對商住類產品進行了極致打壓;而從調控目的看,本輪調控除了穩(wěn)定房價以外,背后還有另外一層深意是人口疏解。
調控沿襲路徑也大體相同。根據歷史情況及政府調控的工具梳理:第一步,“認房認貸認離婚”已經實施;第二步,上浮按揭利率,已經實施;第三步,增加交易環(huán)節(jié)的稅費;第四步,增加城市及周邊城區(qū)的土地和住房供應,正在實施;第五步是進行預期管理,在房地產稅立法2017年難以實施的背景下擴大部分城市的試點范圍。上述步驟并非在每輪調控全部使用,可能選擇使用。
接近北京市建委人士記者表示:“政策還沒出完,還有?!?
嚴格抑制需求端
從2006 年起至今的10年,中國經歷了三輪緊縮及三輪放松,目前是第七輪緊縮。北京以“3·17調控”為標志的新一輪調控是2016年“9·30”的延續(xù),與歷次調控一致。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羅志恒發(fā)現,歷次調控均是先釋放信號,“邊走邊看”,效果不明顯則再進一步加強嚴厲程度。比如,2006-2007年的八次加息則是從2006年4月持續(xù)到2007年12月,在這期間房價反而不斷上漲,故而到在2007年下半年7-9月份每個月都上調利率。
從歷次調控的效果看,緊縮和放松均有時滯,但放松起作用的時滯短(一般 3-6 個月),緊縮起作用的時滯長(一般 6-9個月)。比如 2010年1月調高二套首付比例,5個月后房價增速見頂略有回落;2013年2月發(fā)布“新國五條”,9個月后房價見頂略有回落。
從控制需求端來看,本輪調控手段也與歷年調控趨同。通過抑制投資投機需求來穩(wěn)定市場。同時,保留首次購房需求。比如,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和降低杠桿。從供應端來看,本輪調控以表態(tài)和實際加大土地供應為主。
北京房地產協(xié)會秘書長陳志表示:“北京一是增加土地供應。政策表示要加快、加大商品住房土地供應;二是督促‘1300萬平方米已拿地未開工、950萬平方米已開工未入市’的在途商品住房項目加快開發(fā)進度,盡快形成商品住房供應。這兩項加起來,意味著將有不低于20萬套商品房供給,這解決了未來兩三年北京住房供給和預期的問題。政府向市場釋放出一個信號,供給是足夠的,沒必要恐慌?!?
另外,從歷年調控手段來看,調控在控制需求端方面采取嚴格的“圍追堵截”方式。比如,3月27日,央行營業(yè)管理部等部門發(fā)文明確,離婚一年內貸款買房,無論是商貸還是公積金貸款都算二套房。這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通過“假離婚”方式獲取首套房貸款資格的現象。
“目前這輪調控思路還是繼承以往的,但比以前要嚴格一些。”偉業(yè)我愛我家(博客,微博)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胡認為,可預見的相當長時間內,交易量會下降,房價也會趨穩(wěn)。市場的恐慌心理會消除,整個房地產市場會降溫。
行業(yè)整頓與引導人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來調控特點除了抑制投資投機需求之外,還具有行業(yè)整頓和疏解人口特點。
3月26日晚間,北京市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yè)、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對北京市的商業(yè)、辦公類項目進行監(jiān)管。該公告明確了銷售對象、個人購買條件、商辦類項目新建等條件。其中,對個人購買商辦類項目的限制措施,在全國范圍內開啟了對商住房限購的先河。
隨后,北京市在全市范圍內進行嚴查,并對典型項目予以通報,甚至停止了一些違規(guī)項目網簽。
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調控的另一面是行業(yè)整頓。商住房是房地產行業(yè)共性問題,此前被默許,但這次被嚴格整頓。此外,商住房的整頓還涉及到人口疏解?!耙驗檫`規(guī)的商辦項目里面住了很多人,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有的還進行了小面積的分割。對商辦商住進行管理,也是控制人口的手段之一。”他說。
3月29日,《北京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6年-2030年)》草案顯示,未來15年人口將控制在2300萬左右。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截至2016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72.9萬,離控制目標僅剩下127萬的增長空間。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所有政策的根源其實都是人口的問題。從各區(qū)公布的目標看,其實最大的疏解區(qū)域是朝陽區(qū)、海淀區(qū)。整體看:朝陽、海淀是人口疏解的大區(qū),基本是每年減少10萬人的幅度,東西城每年減少5萬人,豐臺區(qū)5年減少37萬人。
張大偉表示,除了已經看到的政策,目前北京市傳聞中仍可能出臺的儲備政策包括:第一,效仿上海(樓盤),外地單身不準購房;第二,效仿通州,核心區(qū)鎖區(qū)限購,即購買本區(qū)房產需有本區(qū)納稅或者社保證明等。
不過,張大偉認為,這兩項政策并沒有出臺的必要。他認為,北京作為一線城市,限購限貸政策已經非常嚴格。所以未來的調控主要體現在低端產業(yè)的轉移,而從人口角度影響房屋買賣市場力度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