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65%名下有房 大部分人自己承擔首付
美國《世界日報》編譯報道稱,在匯豐銀行的一份調查中顯示,美國只有35%的年輕人是屋主。而中國年輕人的購房率是參與調查的幾個國家中最高的,中國內(nèi)地70%受訪的千禧一代擁有自己的住宅。
在高房價的北京,名下有房的青年一代是否比例依舊如此之高?當代年輕人置業(yè)究竟是選擇自食其力還是愿做啃老一族?為此,我們針對北京地區(qū)青年的置業(yè)情況做了相關調查。
北京青年65%名下有房 大部分人自己承擔首付
在是否有購房經(jīng)歷一項中,有65.32%的青年選擇有過購房經(jīng)歷。其中,首次置業(yè)的青年年齡階段大多在25—35歲之間。
正如調查所示,即使在北京這樣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年輕人有房的比例依然占了大部分。有觀點認為,這種現(xiàn)象源于中國人傳統(tǒng)的“家”的理念。而在婚戀市場中,不管當代年輕人的觀念如何開放,你依然不可否認,“有房”依舊是一個單身男青年身上最有吸引力的標簽。
不可避免的,人們潛意識認為這樣一個青年群體中啃老一族將會占比大多數(shù)。然而,據(jù)調查結果顯示,真相卻不是這樣的。調查中,52.65%的青年選擇了購房資金是自己支付;27.48%的青年選擇自己和父母共同承擔;只有14.87%的人購房資金全部由父母承擔。由此可見,完全啃老的比例只是小部分人群。
大戶型受追捧 多數(shù)青年買房愿意為配偶加名
在目前居住面積一項的調查中,有35的人選擇現(xiàn)居住面積60平米以下,所占比例最高。問及再次置業(yè),大部分人選擇了80平以上甚至140平以上的大面積戶型。不難看出,二胎時代的到來,讓大戶型變得炙手可熱。而青年一代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往往需要父母幫助照料,購房需求便很可能衍生為三居甚至四居。這些,是現(xiàn)實不可回避的問題。
不過,面對目前是否會考慮購房的問題,47.59%的人表示暫不考慮,分別有29.98%和22.43%的人表示會在未來一年內(nèi)以及兩年內(nèi)考慮。正如前面提到,有房一族青年已經(jīng)占據(jù)大比例,而今年北京的限購政策對于無房家庭可能是一大利好,但是對于二套改善型家庭來說,不低于60%的首付比例可謂是當頭一棒。
對于未來房價走勢,37.30%的人表示這應該取決于政策,28.38%的人認為房價會繼續(xù)上漲。而在房子加名問題上,則有65.14%的人表示愿意在購房時加上配偶的名字。
最受關注房企 萬科穩(wěn)居第一
在城市規(guī)劃方面,交通規(guī)劃是青年人置業(yè)中最為關心的一項。尤其在號稱“賭城”的北京,29.09%的人通勤時間在30-60分鐘,其中交通是否方便成為關鍵。在城市規(guī)劃中排名第二的是公園和綠地建設,占比17.61%,由此也能看出,優(yōu)美的城市環(huán)境、清新的空氣也是北京市民格外關注的一個指標。緊隨其后的便是社會人文環(huán)境的建設,占比17.43%。
在最受歡迎的開發(fā)商調查中,萬科穩(wěn)居第一。其次是恒大,占比11.43%。
青年置業(yè)需理性 爭取不當啃老族
北京市房地產(chǎn)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表示,年輕人不要被房子綁架了愛情,也不要被房子綁架了幸福生活。雖然住房是剛性需求,但得到住房有兩種形式,可以買,也可以租。在高房價下,去除投資的功能,租賃住房更劃算。對于年輕人是買房還是租房,要根據(jù)自己的偏好、收入水平等來做出判斷。雖說,住房自住投資兩相宜,但是對年輕人而言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自住的需求,不能越過自住,直接追求投資的需求。
大學剛畢業(yè),收入低,買不起房,完全沒有必要因此而郁悶,租賃住房更劃算。如果不接受租房的概念,那就買房,但一定要在自己的支付能力范圍內(nèi)去置業(yè)。要自食其力,量入為出,不要當啃老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