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產權房真的來了 購房成本可能不及商品房一半!
近日,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
這份征求意見稿,詳細介紹了共有產權房的定價,購買資格,出售規(guī)則等。
所謂共有產權房,是指政府與購房人按份額共有產權,但政府持有的部分產權的“使用權”讓給購房人,購房者人只用承擔房屋的部分房款,就能夠擁有共有產權房的完整使用權。
打個比方,假設政府和個人的出資比例是3:7,那么你只用掏7成房款,就能完整使用一套房。
共有產權房從哪里來?
按照《辦法》規(guī)定,未銷售的自住型商品住房均按照本《辦法》執(zhí)行。這意味著未來自住型商品房將退出歷史舞臺。它們有了一個新名字——共有產權房。
這些房子有多少呢?今年4月7日,北京市批準了《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計劃今后5年供應住宅用地6000公頃,保障150萬套住房建設需求,其中自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約占51萬套。這些房子差不多就是未來共有產權房的體量了。
共有產權房面向哪些人?
共有產權房有30%的比例定向分配給“新北京人”,所有人申請共有產權房的家庭和單身人士需滿足以下條件:
1、擁有在京購房資格,家庭成員名下無房,且不得有住房轉出記錄
2、單身需年滿30周歲,如果是離異人士,必須離婚滿3年
3、一個家庭限一套
4、優(yōu)先滿足三類人,分別是項目所在區(qū)戶籍和在項目所在區(qū)工作的本市其他區(qū)戶籍無房家庭,以及符合本市住房限購條件的、在項目所在區(qū)穩(wěn)定工作的非本市戶籍無房家庭。
很明顯,共有產權房面向的就是那些純粹的“剛需”,而且強調“職住平衡”。
共有產權房的價格和出資比例是多少?
《辦法》已經明確的是共有產權房價格比商品房低,只保證開發(fā)商適當利潤,參考家庭購房承受力。出資比例也沒有明確。
融360房貸君認為,共有產權房源于自住型商品房,基本規(guī)則在很大程度上會參考自住型商品房。今后共有產權房的價格應該普遍低于商品房30%,在此基礎上,政府和個人的出資比例可能會被確定為3:7。
假設商品房均價為5萬元,那么共有產權房價格則可能在3.5萬元,個人負擔2.45萬元。也就是說,實際負擔成本不足商品房的一半。
共有產權房實際上是進一步降低房屋的金融屬性
自住型商品房的進入二手房市場,購買者是不受限的,溢價多少也完全由房主說了算,只是需要上交30%的土地收益等價款而已,金融屬性還是比較強的。
而共有產權房則代替了自住型商品房,今后不再新增自住型商品房。共有產權房在出售個人產權份額時,只能賣給符合共有產權房購房資格的人。這樣可以確保共有產權房被用來居住。
共有產權房可以轉化為個人完整產權
《辦法》明確,共有產權房滿5年后,購房人可按市價購買政府份額后獲得商品住房產權。這時,共有產權房就不再“共有”了,而是完整的個人產權。這樣一種循序漸進式的購房模式,分解剛需的購房壓力,值得提倡。
共有產權房對房價的影響
房價能夠上漲,歸根結底還在于大量剛需的存在支撐了炒房的預期,以及貨幣的支撐。
普通剛需買房主要是為了自住,以往買普通商品房,實際扮演了房價上漲過程中的“散戶”,被少數“莊家”牽著走。而現在推出“共有產權房“之后,普通人既不用擔心長期租房的尷尬,又不用承當高額的購房成本,有條件的還能在5年后買下全部產權。
此外,目前個人住房貸款額度已經逐漸下降,且針對首套房的貸款比例越來越高,可以說,非居住性買房已經得不到貸款的支持了。
所以總體來看,共有產權房的推出,進一步剝離了房屋的金融屬性,只要落實得力,房價就缺乏上漲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