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要再建150萬套房 全國炒房的都慌了
上周五傳來大消息,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住房保障辦公室主任鄒勁松表示近期的各種調控有效抑制了房地產市場過熱勢頭。今后,北京將堅持新增建設與盤活存量并舉,未來五年將新建150萬套住房。這150萬套房子中,100萬套是產權的可以買賣的,還有50萬套是用于租賃的。
無獨有偶,今天的消息也是來自于北京,說現(xiàn)如今的銀行商業(yè)貸款,基本上已經沒有折扣。即使首套房利率,也必然是標準利率,就這還不一定能夠批下來。當然我們之前也說了,有人說這是銀行停掉房貸,顯然這有點危言聳聽,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而是銀行們主動選擇的,因為隨著市場利率的上升,銀行的住房抵押貸款已經無利可圖。所以是能不貸就不貸,只要貸款額度滿了。就擠壓房貸的空間,因為房貸的周期太長,利率太低。
但根據央行的數(shù)據好像并非如此,房貸占新增貸款的比例來看,一季度是43.7%,然后四月份是52%,五月份是55%,房貸占比好像越來越高?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顯然這些房貸正在被撒向三四線的城市,而遠離一線。有人說這是陰謀,是故意勸大家去三四線買房,其實不是,否則他也不會給你那么多貸款,這不是傻嗎?陪著你在三四線被套。雖然不是什么陰謀論,但確實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由于在很多小城市,沒什么產業(yè),沒什么經濟活力,沒有太多企業(yè)找銀行要錢,所以銀行也沒什么貸款可以發(fā)放,這些地方的銀行手里的額度就比較充裕,如果有額度,貸出去就比不貸強,畢竟貸款還有利息。雖然不賺錢,至少也能少賠一點。所以大家看到的數(shù)據是三四線城市正在升溫。當然從結果來看,是有利于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所以我們也樂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庫存去完了,就馬上限購,限貸,限售。這些地方的三限往往比一線城市做的更絕,目的就是鎖死流動性。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一但一線城市房價不漲了,對這些跟風盤來說,就相當于是一聲集結號。他們要往外跑,那么勢必影響巨大,因為根本無人接盤,所以才要限制交易。越是無人接盤的地方,限制的決心就越大。
那么問題的焦點,其實就很簡單了,也就是一線城市能不能守得住的問題。我們看看北京頻頻表態(tài),動作更是不斷,似乎真有一點不降房價決不收兵的架勢,貸款沒有了,學區(qū)房教改了,人口正在控制,新房正在建。無論從基本面的供給需求,還是從金融端的杠桿,甚至樓市的附加福利,全部都在立體打擊,希望可以用實際行動踐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基本原則。如果未來五年真的建設150萬套房,基本夠300-500萬人居住,而未來五年北京人口的目的,基本上是不增長甚至負增長的。還要把大量產業(yè)向新區(qū)轉移,向北京的郊區(qū)縣轉移,另外,我們之前還說了,北京住建委開會,準備開始大力發(fā)展長租房市場,而之前其實一直對這塊是有分歧的,那幾年的領導認為該以房控人,房價不能太低。房子太便宜北京人口將暴漲。但事實證明這完全是錯誤的,結果就是房價很貴了,北京人口還是暴漲了。最后才恍然大悟,外來人口都是租房的,而很少買房,房租又是高度市場化的,房租上不來,人就少不了,而隨著這些年房子越蓋越多,越炒越厲害,房租開始不升反降。所以基本上沒辦法把房租大比例提升,所以這條路基本破產。現(xiàn)在新領導的思路已經轉變到以業(yè)控人,建造幸福宜居城市。逐漸疏解產業(yè),淘汰低端產能,讓產業(yè)把人帶走,而不是靠高房價把人嚇走。
所以總結一下未來一線城市的趨勢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1、房貸越來越少,一貸難求。利率越來越高,住房負擔加重。接盤者越來越少
2、房子越蓋越多,供給增加。
3、人口轉移,很多人被迫被疏解到郊區(qū)和新區(qū)
4、不斷通過低價的自住商品房影響大家預期,比如本月五環(huán)開盤的自助商品房好像價格只有23000元一平米。
5、城市的福利逐漸與房子脫鉤,即使不能脫鉤也會增加大量的不確定性。
6、房產稅很可能會在房價偏高的城市率先試點。畢竟北京上海這種地方對于土地財政的依賴度是最小的。
最后還是那句話,別忘了今年的北京可是承諾過,房價同比不增長的。再加上因城施策,所以如果這個標桿倒掉了。那么圍繞北京的京津冀,圍繞上海的長三角,圍繞深圳的珠三角可能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跟風城市一定是后上漲而先下跌。咱們可以拭目以待。















